服務熱線
4001-123-456
發布時間:2019-11-14 15:07:51點擊率:
長期以來,電镀铬通常采用六價铬電镀液。近年來,由于六價铬對環境等方面帶來汙染影響,于是加緊了對三價铬電镀的研究。實際上提出用三價铬代替六價铬的研究已經有很長時間。用三價铬镀裝飾铬與六價铬電镀相比,具有很多優異特性,但在實際應用中也存在一些問題,其可镀性受到一定限制。因此,用三價铬電镀功能性铬還沒有被實際廣泛應用。還介紹了三價铬電镀的機理及展望,並提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。
六價铬的毒性大,對環境汙染嚴重。镀铬溶液大量使用铬酐,是電镀行業含铬廢水的主要汙染源。這一問題已經引起人們普遍的關注,各國政府也加強了立法管理,如美國對六價铬的排放標准已從0.05MG/L降到0.01MG/L,並從1997年起開始執行。六價铬镀铬液的電流效率低和覆盖能力差也是一個問題。爲了從根本上減輕汙染和提高電流效率及覆盖能力,三價铬镀铬工藝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睐。
三價铬镀铬自1854年BUNSEN發表篇論文以來,迄今已有100余年曆史,由于有些技術問題難以突破,因此進展比較緩慢。至20世紀70年代,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化學原料的增多,以及人們對環保意識的進一步增強,三價铬镀铬研究又提到電镀工作者議事日程上來了。1974年英國發表了 ALECRA-3的三價铬镀铬工藝,並于1975年申請了一份用三氯化铬作主鹽的三價铬镀铬專利,即ALECRA-3000。1981年,英國開發了硫酸鹽的環保铬(ENVIR0-CHOME)的三價铬镀铬工藝。該工藝采用選擇性離子隔膜將陰極區域和陽極區域分開,這樣可避免陽極板上氧化成的六價铬對三價铬镀液帶來的危害:幾乎同時,美國HARSHA0公司也開發了TRI-CHROME三價铬镀铬工藝。
镀液組成
目前研究和使用的三價铬電镀液主要成分如下:
(1)主鹽:當前三價铬镀铬體系主要有氯化物體系,硫酸鹽體系和硫酸鹽-氯化物混合體系。
氯化物镀液導電好,電壓低,镀液分散能力、覆盖能力和電流效率較高,但陽極會析出有毒的CL2,且對設備腐蝕較重;硫酸铬電镀時陽極析出無毒的氧氣,無汙染,但镀液導電性不如氯化物,镀液分散能力、覆盖能力和電流效率較低。
(2)絡合劑:通常爲羟基羧酸及其鹽,如甲酸和乙酸鹽、氨基乙酸、草酸及其鹽,柠檬酸及其鹽,硫氰算眼和酒石酸鹽等。
(3)導電鹽:減少電能的消耗。多爲鈉、鉀、铵的氯化物和硫酸鹽。
(4)緩沖劑:維持镀液PH值穩定。多爲硼酸、醋酸鹽、鋁鹽以及柠檬酸鹽等。
(5)穩定劑:複合型還原劑,抑制和降低六價铬的產生。多爲甲醇、亞硫酸鈉、鹵化物等。
工藝條件
(1)溫度:在室溫下進行,工作溫度一般控制在15~55℃。溫度升高會降低濃差極化,並使CR3+的析出點位正移,同時析氫嚴重,不利于铬的沉積。
(2)PH值爲1~4。PH值低時析氫嚴重,陰極電流效率降低,PH值高時易發生羟橋化反應,镀層發暗。
(3)電流密度爲3~100A/DM2。陰極電流密度範圍較寬,但較低時會影響铬沉積速度,陰極電流密度過高會影響到镀層性能。
(4)電流效率爲10%~25%。可以進行輕微攪拌。
另外,三價铬镀铬有單槽方式和雙槽方式,單槽方式中的陽極材料是石墨棒,與其他普通電镀一樣;雙槽方式使用了陽極內槽,可以使用鉛錫合金陽極罩,另外作爲陽極基礎液使用了稀硫酸。
三價铬镀铬優點
三價铬電镀具有下列優點:
(1)毒性低,汙染小。镀液清洗水中不含六價铬,廢水稍加處理即可排放,且電镀過程不產生有毒的铬酸霧;
(2)镀液濃度低,只有六價铬镀铬的1/10,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好,成品率提高;
(3)電镀過程不受電流中斷的影響,無需退镀;
(4)陰極電流效率可達21~25%,高于六價铬電镀,提高了生產率。
總結與展望
環保型三價铬電镀取代六價铬電镀已是必然趨勢。近年來,三價铬電镀發展迅速,已在裝飾性镀铬上有所應用,並在很多國家用于工業化生產,但在功能性镀铬方面還未工業化。
當前我們國家也在研究三價铬镀铬的應用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績,但還得加強工藝性能和理論基礎方面的研究,其中需注意以下方面:
(1)镀層外觀,厚度改善提高,加強功能性镀層的應用研究。
(2)研究穩定的三價铬電镀液。
(3)目前三價铬電镀液的造價高于六價铬電镀液,需要減少成本。
上一篇:電镀的镀液與工藝選擇